矫形鞋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疾病不容忽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亲人或朋友中总有这样的抱怨:扁平足,走远路脚底就痛;长期穿高跟鞋,走路时脚趾一阵一阵地痛;走路外八字,鞋底底局部磨损严重,走路容易累……
其实以上症状均属于足底疾病,但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长期发展下去很容易造成膝关节、骨盆、脊柱等部位的疼痛。事实上大家熟知的扁平足、拇指外翻、后跟骨刺、“长短脚“等大部分足底疾患都可以通过医用矫形鞋垫来治疗或缓解,避免进一步恶化。
矫形鞋垫是由矫形器技师根据症状诊断、脚底压力分布分析进行量身订造的医用鞋垫。人体足部的结构非常复杂,由28块骨头,以及肌肉、肌腱与韧带结合而成,而每个人脚的形状又不一样,韧带的松弛程度也不一样,定制的矫形鞋垫弧度或软硬等方面达到与双脚掌吻合。
五种常见足患可使用矫形鞋垫
1.扁平足
扁平足是足底韧带松弛造成。一般病因为足部骨骼肌肉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绝大多数扁平足患者无明显不适,但严重的扁平足会造成行走和劳累后感足疲劳和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甚至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
定制医用矫形鞋垫能承托足弓,平衡足底压力分布。同时穿戴有坚固后跟的鞋,进行脚趾拓屈肌力训练,青少年可通过足尖行走、跟腱牵伸训练等缓解症状。
2.拇趾外翻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长期穿着尖头鞋,脚尖受到外力挤压导致拇趾被迫外翻,例如穿鞋跟太高、过尖及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会加速拇指外翻的形成。表现位于大拇趾底部的关节脱位,引起大拇趾往外侧弯,造成拇趾骨头向外突出。
预防拇趾外翻的最好方式是穿着一双合适的鞋子,如选择宽、高鞋头的鞋子或有弧形大底的鞋子。在拇外翻的形成初期,将脚浸泡在温水里可暂时缓和疼痛。轻度患者可在第一、二趾间夹棉垫,并在夜间穿戴塑胶材质矫形器来防止恶化和矫正畸形,如脚趾保护垫、夜间夹板、脚趾绷带等。如果疼痛情形实在难以忍受,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需要外科手术做关节矫术。
3.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足底宽带状的扇形筋膜组织,是足弓良好的支撑体,能起缓冲作用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并为步行提供弹性作用。但筋膜被过度拉扯则会引起异常变形或发炎如运动量过大。站立时间过久,还有过度肥胖、怀孕、长时间穿着不适当的鞋具等。
穿着具有弹性和减震作用的功能鞋或鞋垫来支撐足弓可使患者减轻疼痛,穿着治疗性鞋垫还能矫正其足部其它的异常生物力学。其他常見的治疗包括伸展运动,尝试瑜珈的提筋运动,对足底筋膜进行牵拉锻炼。
4.后跟骨刺
后跟骨刺是跖腱膜长期牵拉跟骨骨质而引起的骨质增生现象。多数骨刺无明显疼痛,有部分会产生慢性疼痛在站立或步行时。目前,治疗骨刺的药物很多,但没有一种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谓特效药。因为骨刺是从正常骨骼中生长出的一种代偿性骨性物,与人体骨骼的硬度无差别,其微细结构也与正常骨骼相似,成分相同,无任何病理改变。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疼痛难以忍受可定制重新分配后跟受力的足跟圈或有足跟免荷的鞋垫来减轻患处疼痛。
5.双下肢不等长
双下肢不等长是因一侧下肢发育迟缓或骨折短缩愈合所致,也有的是因为髋、膝、踝关节的畸形形成。
由于正常人腰椎对下肢不等长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因此一侧下肢缩短1㎝以下的可以不予补高。缩短1㎝以上的患者,长期步行和站立后可引起骨盆倾斜、脊柱侧突、跛行、易于疲劳和腰痛,需要补高。
下一篇: 矫形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