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骨科康复
|
|
|
|
|
|
|
|
|
一、运动疗法
(一)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适应症:
1.废用性肌萎缩;
2.肌源性肌萎缩;
3.神经源性肌萎缩;
4.关节源性肌无力;
5.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禁忌症:
1.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
2.骨折未愈合且未行内固定处理;
3.全身情况差,病情不稳定或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二)肌肉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的不同之处是轻负荷量多重复。在肌力训练中,如重复次数过多或持续时过久,必然导致速度和肌力下降;而在耐力训练中如不增强负荷,则不能较快地产生肌耐力。因此,临床上肌力和耐力训练常结合起来进行。
(三)关节活动度训练适应症:
1.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如骨折固定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术后、关节炎患者;
2.肢体瘫痪;
3.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禁忌症:
1.骨折未愈合且未行内固定处理;
2.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急性期;
3.深静脉血栓;
4.心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期;
5.关节旁的异位骨化;
6.软组织术后初期。
(四)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以最大阻力和牵张技术通过近端较强肌肉力量的扩散作用促进远端较弱的肌肉力量,以螺旋和对角线为总体运动模式。9种特有技术:节律性启动、节律性稳定、反复收缩、维持-放松、收缩-放松、维持-放松-主动运动、缓慢反转、慢反转-维持、缓慢反转-维持-放松。
(五)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的范畴。基本方法:摆动、转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适应症: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禁忌症: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二、物理因子疗法
(一)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
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消除疼痛效果良好
3.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主要应用于刺激失神经肌肉,缓解痉挛及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4.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5.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常用音频电解痉镇痛
6.干扰电疗法:
7.调制中频电疗法:
8.高频电疗法:有内外固定者谨慎使用
(二)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消炎,镇痛解痉,促进组织再生
2.紫外线疗法:促进钙质吸收
3.磁疗法:镇痛,消炎消肿,促进骨痂生长
4.超声波疗法:加速骨痂的生长愈合
5.冷疗法:镇痛、控制急性炎症,减轻水肿
三、神经肌肉激活技术SET
设备名称: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又名:悬吊治疗技术)主要适用疾病:骨折,脊髓损伤,脑卒中、脑瘫、非特异性腰背痛等患者;
设备优势:此项技术的核心是激活“休眠“的或失活的肌肉,完成失活肌肉在无痛情况下的再激活主要依靠感觉运动刺激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大脑、脊髓或肌肉内感受器发出或接受的信息重新整合并对运动程序重新编码。简而言之,就是唤醒“休眠“的肌肉,重建其正常功能模式及神经控制模式。技术中利用悬吊,无痛,不稳定界面,震颤技术结合在一起激活神经肌肉,增强肌力,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缓解疼痛,增强协调能力。此治疗技术强调在无痛下利用重力调整整体生物力学及生理学机能的闭链运动。从而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与姿势稳定。
四、肌内效贴布(KINESIO)
肌内效贴布(KINESIO)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由日本医师Kenzo Kase1973年所创,最早应用于处理运动伤害,近年来逐渐在物理治疗界、体育界获得广泛应用。肌内效贴布是一种弹性贴布,它不像传统膏药或药布具有药性,其功效来自于本身具有的拉力与弹性,无论是贴布本身上层的布或是下层贴于皮肤的胶,均依照生物力学及人体生理机制设计,品质的好坏对于治疗效果影响很大。除了贴布本身之外,决定贴扎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决定于治疗师的经验与技术。经由正确的贴扎,肌内效贴布可以发挥以下效果:
(一)缓解疼痛
(二)改善循环
(三)减轻水肿
(四)促进愈合
(五)支持软组织
(六)放松软组织
(七)训练软组
五、等速肌力评价测试训练系统
(一)设备简介:该设备用于人体各主要关节的肌肉力量测试、评估和训练,可进行等长,等张,等速,向心、离心和被动多种运动模式下的测试和训练及视觉生物反馈力量训练。
(二)应用领域:为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老年病康复及神经科康复提供最佳的康复方案,并科学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能力的评估,提供最佳的运动方案。
(三)设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