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急性期治疗:软瘫期—联合反应阶段
治疗原则:利用躯干肌的活动,通过联合反应,姿势反射等手段促进肩带、骨盆带的活动。目的是恢复床上活动能力、1级坐位平衡等,软瘫期和痉挛期很难区分开来,一旦出现了痉挛则应该用反射性抑制模式加以抑制。
(一)良肢位的摆放
1.患侧卧位:头应有良好的支撑,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使患臂前伸,将患肩拉出,标准是肩胛骨内缘与胸骨齐,前臂外旋,避免受压和后缩。患腿放于舒适位置,膝关节微屈,键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侧体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
2.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是患者感觉最舒适的卧位。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支撑枕上,髋、膝关节自然屈曲。支撑枕高矮适宜,以舒适为度,键侧自然放置。
3.仰卧位:尽可能少用,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用一枕头支撑骨盆前伸,为避免伸肌痉挛,需用一枕置于膝下,使膝关节稍弯曲。不应在脚下放置任何木板或其他支撑物,以免足低感受器受刺激,通过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患臂应放在体旁枕上。在患侧肩胛下放一枕头,使其前伸,从而使上肢处于正确,抬高的位置,手臂伸展,外旋稍抬高。
(二)翻身
翻身是最具有治疗意义的活动,因为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1.向患侧翻身,治疗师可在患侧给予支持,患者两手交叉,患手拇指在外,抬起健侧腿向前摆动,交叉的双手也向前摆。
2.向健侧翻身,支持患侧上肢,键腿置于患退下,向健侧翻身。
3.骨盆旋转,是翻身的基础,仰卧屈膝,嘱患者按指定目标运动膝,逐渐加大运动范围,最终达到全范围的控制运动。在这个姿势下,双下肢屈曲向一侧活动,在向另一侧,当达到全范围时,即完成了骨盆旋转。
(三)伸髋
双下肢屈曲,足跟接近臀部,嘱患者双臀离开床面,这就是双桥运动。完成双运动后,可调整难度,健侧腿伸展,只让患退支撑,使患臀离开床面—单桥运动。进一步调整难度,患腿移至床边下,足平放在一矮凳上使膝关节屈曲90度,髋关节位于中间位,然后嘱患者足跟用力使臀部离开床面—床边桥式运动(治疗足内翻效果较好)。还包括负重桥运动,动态桥运动。
注意:持续尽可能长时间。
缓慢放松不要随重力下降。
作用:伸髋,锻炼腰背肌的力量,为行走作准备。
讨论:虽然在治疗中人为地分为上下肢的治疗,但应明白上下肢可相互影响,而上肢不仅仅是肩和手、肩带﹑头和躯干都可影响上肢功能,而下肢也不只是头和脚,骨盆﹑脊柱和躯干上肢也可影响下肢,而通常上下肢的恢复也是从肩带和骨盆开始的。早期避免大量反复的被动活动,因为肌张力低下,关节保护功能丧失,反复无目的的被动活动可造成滑囊炎﹑关节疼痛问题。
(四)踝背屈
仰卧屈曲,脚踏住床面。治疗师一只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快速晃动膝部,然后嘱患者踝关节背屈或握住趾尖帮助背屈,也可以通过快速划足的掌侧面,以趾背屈引导踝背屈。
注意:完成动作后,嘱患者放松而不是向下蹬。
(五)下肢伸展练习
一只手保持患足背屈位,另一只手握拳放在膝关节下,要求患者作小范围的膝关节屈伸动作。
注意:必须在抗痉挛模式下进行,如感觉足底用力时应停止。
(六)床边伸髋屈膝
患腿移至床边下,髋关节伸展中间位,膝关节小范围的屈伸动作,在不伴有痉挛的情况下,逐渐加大伸膝角度。
(七)卧—做练习
1.翻身练习
2.头侧屈:先健侧卧,被动头抬起然后治疗师的手置于患者头下抵抗下放—锻炼头侧屈肌。
3.躯干侧屈:手支撑,先帮助患侧前臂支撑,治疗师的手一只手支撑头的患侧,另一只手放在患侧的腋窝支撑患者,嘱患者用健侧上肢作辅助支撑。然后嘱患者把患腿移至床边下,给予适当的支撑至坐位。
(八)坐位平衡
初坐起时,患者感到恐惧不敢用患侧负重。由于侧屈肌痉挛,头和躯干可能向患侧屈曲,结果可使患侧上肢屈曲加重及肩胛下压,并妨碍上之伸展和支撑。
患者做到床上或凳子上,治疗师在其侧,首先抬高肩胛带,一手托住腋下,使耾盂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另一只手与掌心相对,然后要求患者向患侧倾斜再回到中间位。
注意:健侧手不能支撑身体。头向键侧屈而不向键侧旋转。肩胛带应始终保持抬高位。
坐位平衡练习:
1.坐位,双手相对支撑,身体集体转向。
2.坐位,患手支撑,键手护住肘关节。
3.坐位,患肘支撑。
4.坐位,患腿搭在键腿上。
5.通过屈曲膝转向一侧,刺激头和躯干反应。
6.双手向前触地。
7.叉握手向前及各个方向运动,击球及做游戏。
8.上肢持重
上肢外旋外展,肘关节伸展手平放在床面上,使之持重,并逐渐使肩垂线超过手。
注意:外展外旋。手放在体侧尽量远一点。
(九)肩关节控制能力
1.仰卧比坐位容易,仰卧膝屈曲90度,肘屈90度,手掌放在前额上,嘱患者肘部内收外展。
2.俯卧肩肘屈曲90度负重,治疗师间断的从肩峰处向躯干给予阻力,使患者躯干向前,增加肩关节稳定性。
3.健侧卧位。
4.坐位刺激肩带活动
托住患肢于伸展外旋外,被动做肩关节屈曲。
这些活动完成较好时,应鼓励患者做分离性主动运动,即肘关节屈不伴有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不伴有肩内收。仰卧:肩屈90度,肘关节屈伸交替动作,可让患者挠前额﹑口﹑对侧耳朵等。坐位:肘关节伸展情况下,肩前曲或手摸对侧肩然后再延体侧手下滑到脚。
上一篇: 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下一篇: 脑卒中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