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处暑节气话衣食作息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中医康复中心推拿科主任、
主任医师 宁煜
“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立秋时节物候转变,人体阴阳亦随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养生即须顺应时节。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以来的第二个节气。处,含有伏和藏的意思,因此处暑意味着暑气渐渐消退,天气逐渐变凉,是气温下降的一个节点。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处暑时节的衣食作息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着衣适当
此时应适当更换衣物,因早晚较凉,要适当添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又因温燥之气未去,衣被要厚薄适度,以透气为要。
2.科学饮食
处暑时节温燥、湿热之气仍存,饮食养生讲究清补。研究发现,处暑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由于温度变化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也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如果饮食不当,这种情况就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处暑清淡饮食可减少对脾胃的刺激,防止脾胃病的出现。
从中医方面来讲,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过食辛辣、油腻容易造成食积。同时处暑也有“燥“的特点,辛辣等刺激性的饮食会助长肺气,肺气旺则会伤肝,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少辛多酸“。而且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如水果宜食梨、葡萄等;蔬菜宜食百合、菠菜、莲藕、银耳、芹菜;其它可食一些黄鱼、干贝、海带、鸭肉、糯米、芝麻等等。
3.规律作息
中医学认为,处暑是天气由暑热变凉的转折点,天气处于阳消阴长的状态,人体内的阳气逐渐减弱,而阴气则在增长,规律的作息习惯则能有效起到调节作用。此时人们需要早睡早起,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早起能有效的舒展身体内的阳气,而早睡则能收敛阴气。让人体的作息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一致,才能够使身体安舒,气血和畅。此时若熬夜不睡,则阴不内敛,阳气暗耗。秋乏是个常见现象,可通过短暂的午休解决。通过半小时左右的睡眠,不仅能为上下午进行一个很好的过渡,能以更饱满的精力去面对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同时也是保存能量,养精蓄锐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秋乏的出现。
4.精神调养
处暑因为兼有“暑“和“燥“的特点,使得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出现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内经》云:此时须“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等等。进行精神调养的主要原则应为保持一个安定内敛的内心,心安而不惧,遇到烦心的事情能及时的予以心态调整,保持恬淡愉悦的精神状态。
处暑节气处于气候转换中的重要时期,应稳情绪、慎起居、淡饮食,为冬天的到来积攒能量,打好健康基础。
上一篇: 对症灭“火”才能药到病除
下一篇: 秋风乍起, 你的颈椎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