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脑卒中后的心理康复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16-03-1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作者:李梓华 北康康复诊疗中心OT治疗师

据统计,中国因脑卒中每年死亡的患者高达170万,居我国十大死亡疾病之首。每年新发中风病人高达200万,在幸存的700万中风病人中,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这个数字逐年在升高。
 

实际上脑卒中不是一种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又称之为中风。它是指部分脑部细胞因脑部动脉“闭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性脑卒中),脑细胞因得不到营养及氧气而死亡的一类疾病。
 

说到这里小伙伴们估计都已经惊呆了。但其实脑卒中其实也并不可怕。通过一系列的康复系统性训练和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水平。
 

“哇“小伙伴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开心康复训练真的很神奇的呢。但其实呢患者进入康复期后,由于各种功能障碍以及社会和家庭功能的改变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以焦虑、抑郁、恐惧和人际关系敏感为主。所以患者的整体康复应以心理治疗为龙头,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环境,才能积极配合其他康复的进行。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家庭中家属的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影响最大,所以家属要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鼓励建立患者的信心。而对于患者的种种不适和或错误认知所引发的不尊重、不理解、以及愤怒情绪,都应该宽容对待,并努力帮助患者客服这种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因长期的残疾折磨所导致的种种苦恼和抱怨,成为患者的倾诉对象,并进行正确的疏导。
 

2.    让患者正确的认识了解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并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阳性强化训练利用行为(学习1因素的作用原理,采用正强化原则激励患者。当患者达到一个小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鼓励,使患者感到对平时训练付出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实现目标后的胜利感和战胜疾病的成就感,鼓舞信心,振奋精神,使其自觉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小目标
 

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了解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做好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使之与医护人员共同关心、体贴、支持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用平静、微笑、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
 

5.促进患友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 “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使患者看到希望,提高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