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19-07-1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二、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第一次接种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即加强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长。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三、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应病愈后再接种;

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惊厥史、大脑发育不全等,不宜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6、过敏体质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会发生过敏反应;

7、大便每天超过4次的腹泻儿童,不宜接种口服疫苗,包括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等。

四、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疫苗是由细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经减毒或灭活制成的,比较安全,但是,疫苗对于机体来说毕竟是外来物质,接种到人体内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应。

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或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需适当休息,多饮温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对较严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干热敷,每日4-5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于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