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艾滋病科普知识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艾滋病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文名称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二、艾滋病是怎么发生的?

艾滋病是由于HIV侵袭机体,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抗感染和癌症防御功能下降所致。

(一)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无保护性的性行为)。 

2.血液或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如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医疗操作、纹身等)。

3.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哺乳传播)。

三、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2-4周,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最为常见。

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此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不易引起重视。

艾滋病期: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腹泻大于每天三次,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下,盗汗,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痛、精神淡漠、性格改变、癫痫及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此期症状还包括发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等,也可因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累及全身各部,伴发其他症状。

四、如何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变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均无需隔离治疗。(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药物治疗:多采用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又称鸡尾酒疗法。

若艾滋病合并其他感染时,也可以根据病情选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案。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会减缓免疫系统的损害,遵医嘱,按时吃药坚持治疗,HIV感染者也能活到近乎正常的预期寿命。

五、如何预防艾滋病?

1.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

2.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3.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

4.产妇孕检发现HIV感染后,在其生产前给予抗病毒药物。

相比病痛歧视和孤立更可怕!艾滋病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该理解和关爱艾滋病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