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成果速递
方伯言教授团队在J Neurosci上发表帕金森病康复影响神经血管耦合 (NVC)的研究成果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方伯言教授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闫天翼教授团队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JCR Q1区,IF6.709分)上发表了题为“Altered Neurovascular Coupling for Multidisciplinary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多学科强化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神经血管耦合(NVC)的影响,并从多维角度研究了康复治疗的神经机制。本研究利用方伯言教授团队建立的帕金森病多学科康复研究队列,使用了动脉自旋标记和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脑血流和神经活动,以评估神经血管耦合的变化。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婷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方伯言教授和闫天翼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通过对比31名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和30名正常对照的多模态影像数据发现,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血流与神经活动的相关性,且右侧顶叶皮层和左侧角回的脑血流与神经活动比例增加,而双侧丘脑和右侧额上回的比例减少。这表明康复治疗可以调节不同脑区之间的神经活动和血流量,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此外,研究还发现康复治疗可以促进信息流的强度和方向性的变化。使用动态因果建模,研究人员发现康复治疗增强了从额上回到下顶叶的连接,减弱了从丘脑到角回和下顶叶的连接。这些发现为理解有效康复的机制提供了多模态的见解,并确定了作为非侵入性神经调节的潜在靶点。
总体而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多维角度探究了康复治疗对神经血管耦合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康复治疗方案,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帮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帕金森医学中心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的硕士及博士培养点。中心积极开展帕金森病药物治疗、DBS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音乐治疗、语言及吞咽治疗、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治疗及帕金森病专病康复技术—LSVT-BIG(获得国际认证10人)及LSVT-LOUND(获得国际认证3人)康复训练技术,为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及运动障碍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诊治和康复。中心MDT团队学术影响力深远。5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方伯言教授带领下,团队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课题7项,北京康复医院科技发展专项15项。发表国内外文章30余篇,参与共识(指南)制定8部,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完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译著2部。该学科为医院的特色学科,在医院学科建设方面起到带头引领作用。
上一篇: 2023年世界帕金森病日 北京康复医院帕金森医学中心系列活动
下一篇: 这封“感谢信”,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