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一年最热的节气来了!大暑养生要点请收好
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夏季三伏天要顺应天地阳气升发的特点,保养阳气,祛除体内的宿疾。三伏天进补并非进食滋腻大补之品,而是以清补为主,祛湿为辅,兼以补气生津,防暑去火。
伏茶
三伏天
还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俗称伏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伏姜
三伏天
伏姜,指的就是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冬病夏治”的方式之一。三伏天暑热难忍,大家都很贪凉,当吃了寒凉之物,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伏香
三伏天
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西瓜
三伏天
西瓜是夏天天然的消暑水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吃西瓜的好处讲述得非常详尽,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不过西瓜就吃这一季,到了秋天可是不能再吃。
三伏天防暑
好了,简单聊了聊大暑的风俗习惯,那么暑天这么热,防暑降温也刻不容缓。此时此刻的北京,正处于高温阶段,动不动就是38、39℃的高温,想必这种高温一定影响着大家的出行及起居吧。
尤其是室外工作者,防中暑则是重中之重。如果到了户外活动没有做好防暑措施,中暑严重时,通常会出现恶心反胃、头晕头痛、发热等不良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
要及时到阴凉处休息
如出现不适,最好马上到附近的商超休息,如果没有条件,也要马上到阴凉处休息,避免继续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身体持续受到高温的刺激而加重中暑,对中暑引发的不良反应有缓解的效果。能缓解最好,如果持续不适,要马上就医。
补充足够水分
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身体缺乏足够的入量,也就是水少了。当身体缺乏水份的补给时,身体循环能力下降,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样发生中暑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所以中暑后应立即补充水份,也可以适当进食一些绿豆汤、西瓜或者雪梨等消暑的食物。夏季,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应随时补充水份,不要等到身体不适才想到哦!
服用祛暑药物
中暑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及时服用祛暑药物来治疗,大家脱口而出的一定是“藿香正气”吧,那么服用藿香正气是正确的吗?藿香正气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改善因中暑而导致的头昏、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只能用于夏季贪凉、吹空调、食用冷饮等原因引起的阴暑证,这种中暑主要是由于寒湿所致。但是并不能预防或治疗高温下中暑的阳暑证,这种中暑主要是因为户外暴晒、暴热、运动过度所致。这里就是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藿香正气的适应症,详细的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盛夏曙光倾宸,山水镜自清凉。大暑很美,享受大暑带来的惬意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
下一篇: 关注头等大事-脱发还有救!千万别放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