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康复之路】昏迷32个月,北京康复医院成功唤醒沉睡的生命......
在谭房昏迷的第32个月,他的意识突然恢复了一些。这一刻,谭房的母亲握紧王寒明的手,泪水盈眶,颤抖着声音说:“谭房苏醒了。感谢你们的不懈努力!果然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的!”
每一份工作都孕育着特殊的价值,每一段故事都激荡着深刻的情感。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沉浸在病痛与希望的交织中,用专业与爱心铸就生命的奇迹。今天,小编想带大家走进一段真实而感人的康复之旅,这是王寒明和谭房的故事......
个人简介
王寒明 副主任技师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10余年,在临床康复评估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治疗师、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优秀治疗师、北京市十佳康复治疗师等荣誉称号,获得Bobath概念治疗技术国际高级认证、Maitland关节松动术高级认证、脊髓损伤国际神经学分类标准评估国际认证、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培养教师。发表SCI 及核心期刊10余篇。建有北康脊髓损伤生活重建创新工作室。擅长方向:脊柱脊髓损伤的评估、预后,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估、临床分析,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利用bobath技术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等。
故事还得从2019年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谭房遭受了严重的脑外伤,导致他昏迷不醒,在昏迷的32个月里,谭房的母亲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只希望她的孩子能够苏醒过来。
然而,在近3年的时间里,由于患者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还导致他的左侧肢体严重变形,手腕屈曲变形,足内翻下垂畸形,可谓是雪上加霜。
据王老师回忆:几经波折,他们来到了北京康复医院。刚开始时,由于患者仍未苏醒,我们只能进行床边康复治疗。
王寒明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在病房给谭房做治疗,谭房的母亲和孙女正在进行视频通话,小女孩透过手机望着床上的父亲:“爸爸,爸爸,你醒来没?醒来了说话呀,不要再睡啦。”但那时谭房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没有任何反应。王寒明看着眼前的一家人感到格外的心疼,因为这个女孩的声音和自己家孩子的声音真的非常相似,并且年龄一样。但他还是忍住悲痛做完了治疗,可走出病房后,他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流下来,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几个月间,王寒明每天都到病房给谭房进行1个小时的被动活动,在这1个小时里,他会花费大部分时间进行患者的肌肉的牵伸、关节的被动、肩胛骨的手法松动等。
除此之外王寒明还在治疗之余与谭房说话,告诉他今天都有什么进步,最近的趣事,有时还会与他打趣:“你女儿那么可爱,你可赶紧好起来吧大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下半年,谭房的意识突然恢复了一些,这是他昏迷32个月后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并且能够理解他人的话了,这给他的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安慰。看着他们的脸,让我更加坚定了康复的重要性。
在6月份,谭房的母亲特意送了我们一面锦旗与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她对我们的感激之情。谭房的母亲常常说:“能在人生中遇见像你们这样的康复治疗师,是我们不幸中的万幸,由衷地感谢你们!”
时至今日,这位年轻的妈妈依旧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治疗,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谭房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王寒明老师说:“我们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每天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基本上每节课(40分钟)都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治疗。这就对我们的爱心和耐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至今为止,我已经从事康复治疗超过14年了,时间非但没有磨灭我对康复的热情,还让我对它的热爱与日俱增。每当看到自己的患者在我的康复治疗下,从无法坐位到逐渐坐起、站立、行走,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深深感动。我也曾暗暗发誓,在我手中的每一位患者,我都会全心全意地治疗,因为我认为,无论如何,这几十分钟的时间,一定要用心对待,患者信任我们,将他们的生命交给我们来修复,我们有责任做好,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也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
因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师,我呼吁广大同行们,精益求精,匠心独运,为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负责,不断提升我们的诊疗技术。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卓越的治疗师,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我们的力量,真正做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