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北康科普】为什么一入秋冬血压就升高?血压季节性变化如何管理
高血压作为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它在一年之中会随着四季变化,表现为春夏温暖血压偏低,秋冬寒冷血压偏高为特点。
这其实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或者是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进入秋季,天气开始转凉,特别是北方,早晚温差大,加上秋季气候干燥,身体缺乏水分会使人体内血液黏稠,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为高血压的高发期。有许多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这种情况失去控制的不仅仅是血压,更重要的是血压失控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01/季节交替时的
血压监测保健建议
定期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应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量2~3次,间隔1min,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h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尤其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CKD、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灵活调整降压药
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
药物调整时需注意:
1.季节变化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治疗。建议对于既往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或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或产生血压相关肾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在冬夏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关注“候鸟式”生活方式。我国北方居民到南方过冬、南方居民到北方避暑,都可能因为短时间内环境温度显著变化导致血压明显波动,甚至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对已患有心血管病,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对于这些个体,在远途旅行前后数周内应注意增加血压测量,及时了解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需适时调整降压治疗强度,避免因环境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改变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