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 近日,经过5个半月的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和特别护理,一名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被我院老年康复中心成功救治,并恢复了言语功能和运动功能。目前患者言语清晰,已可自行行走。 该患者于今年4月27日经CPR术(心肺复苏术)抢救后送到我院老年康复中心。当时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心脏随时可能再次停跳。中心主任朱立给予患者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补液等抢救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5月16日患者开始脱机(呼吸机)锻炼,并伴以床边康复治疗。5月25日成功实现脱机,开始进行系统康复治疗。8月26日拔除气管套管。目前,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

  •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师的综合理论素质和临床技能水平,近日,我院开展了2014年度临床医师“三基三严“培训。副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铁军主持培训,来自康复诊疗中心及门诊10个医疗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三项基本技能操作和常用检验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及临床意义、高危心电图的特征等两项基本理论。经过培训考核,来自急诊科的乔瑞省大夫表现突出,一人夺得电除颤、气管插管两项操作的一等奖和心肺复苏操作的二等奖。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认真开展“三基三严“培训,是持续提升我院医疗康复质…

  • 今年8月以来,在骨关节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凤龙的带领下,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常见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骨折及其所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常常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从而带来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项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缓解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骨科疾病康复中心)

  • 9月26日下午,在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北京职工健康大讲堂“应邀走进北京工商大学,为30余名教职工送去了“冠心病的防治“专题讲座。北京工商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田宏出席讲座,并对我院深入基层工会送健康服务表示感谢。 本次讲座由我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先林主讲。马主任授课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与广大教职工积极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马主任还对大家提出的心脏健康咨询,逐一进行了回答,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好评。 (公益服务科)

  • 9月29日,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金城看望慰问了我院退休劳模史淑珍(81岁)和李志军(77岁)同志以及2名身患重病的困难职工及家属。院工会、老干部科负责同志陪同慰问。 (老干部科、院工会)

  • 国庆节前,按照市总工会和市、区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院领导魏国、高金城、盖海山分别带队,对医院开展了节前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部门、科室及时进行整改。 与此同时,医院制定下发了《国庆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的自查、登记和整改工作。 (保卫科)

  • 9月2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别荣芳教授应邀来到我院,举办了“信息技术在医疗科研中的应用“专题讲座。院党委书记魏国及业务科室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讲座,并就如何提高医疗康复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利用医疗业务数据开展科学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科教科)

  •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符合三级康复专科医院需求的规章制度体系,近日院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康复医院制订规章制度的管理规定》,组织召开了制定规章制度专题研讨会,正式启动了新版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工作。 (院办公室)

  • 9月28日下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医疗准入评审部一行9位专家莅临我院,对我院申请增加床位数及牙椅数进行了评审。 在听取了院长席家宁所做的医院工作汇报后,专家组就增设床位及牙椅数的申请进行了材料审核、答辩及现场考察。在随后召开的专家评议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我院增设床位及牙椅数的申请。 评审结果还将经过市卫计委的核准。届时我院开放床位将达到580张、牙椅增至8张,能为更多的各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康复服务,并为尽快实现三级康复专科医院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务科)

  • 为进一步展示我院职工的精神风貌,9月23日至24日,院工会组织我院10名职工参加了北京市第五届职工羽毛球比赛,该比赛由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和市职工体协联合举办。 (院工会)

  • 9月19日至21日,医学训练疗法(MTT)康复技术培训班在我院举行,来自德国的专家Oliver和Eibo应邀担任主讲。培训涉及MTT的理论技术、实地操作及量表解读等内容,有助于参训人员及时了解康复医学的新动态、新理念,初步掌握医学训练疗法(MTT)的康复技术。来自全国各大医院和我院共百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 (康复诊疗中心)

  • 日前,普外科针对疮面大、疮周坚硬、难以愈合的慢性顽疾压疮患者,采用阶段性清创、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个月来已治愈4例,明显好转4例。其中1例截瘫患者,压疮病史20余年,曾辗转求医于北京、天津等各大医院,效果均不理想,到我院就诊后,普外科为其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实施阶段性清创换药,同时进行系统营养支持,同步实施全身及局部的综合康复治疗。目前患者创面已经成功长出新鲜肉芽,创口明显缩小,逐步康复痊愈,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胃肠疾病康复中心)

  • 近日,骨科康复中心收治了一名95岁高龄男性摔伤患者。经诊断确认,该患者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并伴有重度骨质疏松症、左肘关节皮肤挫裂伤、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和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被称为老年终末骨折,危害极大,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而保守治疗死亡率更高。加上患者年纪高,增加了病情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骨科专家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在麻醉科、心肺疾病康复中心及相关科室的协助下,排除多重风险,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

  • 9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线福华同志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我院工作汇报。院党委书记魏国介绍了医院建设发展情况,并从教学楼基础设施建设、教研室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等方面,专题汇报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的筹备建设情况。线福华副校长对医院取得的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医学院建设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示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尽早来我院开展医学院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为明年春季接收本科学生做好准备。首医大教务长付丽、我院人事科、科教科及学院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科教科、学院办)

  • 9月21日,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心肺疾病康复中心主任高华主持了心脏康复分论坛,并做了题为《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与指导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的报告。 (心肺疾病康复中心)

  • 自启用新楼以来,来我院就诊的危重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为减轻患者痛苦,护理部在多个科室开展了PICC置管技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具有PICC资格的护理部主任滕立英、急诊科护士长金芳进行全程指导,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规范。截至8月底,共完成置管26例。 PICC置管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佳长期输液途径之一,即将一根导管通过病人肘部穿刺,将其导入并定位于胸腔内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中心静脉。在一年时间里,病人所需的化疗药、营养药等都从这个通道内输入。由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PICC置管技术能够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而带来的血管损害,也可以减轻反复静脉穿刺…

  • 9月23日上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明强一行5人来院调研座谈。院领导席家宁、盖海山陪同参观了综合楼和康复楼,并介绍了医院的发展情况。 (医保物价办)

  • 近日,普外科收治了两名混合痔伴出血、脱垂患者。患者由于长期间断性出血、脱出等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此,普外科制定了详细的混合痔铜离子电化学手术治疗方案,并在麻醉科的配合下顺利实施,术后效果良好。 痔疮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常以出血及脱出主要症状,长期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伤害。我院采用的铜离子电化学肛肠治疗仪,在治疗内痔和混合痔方面有独到之处。该设备通过铜针把铜离子输入到痔核内引起局部血管变化,形成痔核内毛细血管血栓,使血管闭塞,达到止血和促进痔核萎缩的目的。此疗法具有微创、微痛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

  • 9月16日上午,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工伤保险科及工伤医疗费用审核科相关人员,对我院2014年度工伤医疗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内容涉及工伤职工持卡就医管理、工伤保险政策执行情况、非工伤疾病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等。检查人员肯定了我院在工伤医疗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医保物价办)

  • 9月19日下午,黑龙江康复医学会会长赵玉金和康复医院院长刘衍滨率队一行7人来院参观调研。院长席家宁接待了客人并介绍了医院发展情况。院长助理刘铁军、郄淑燕陪同参观。 (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