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康复服务 >>特色技术

康复服务

特色技术

老年康复特色治疗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字号: + - 14

      一、老年病康复的概述

老年病康复是老年医学的重要部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多学科整合管理,目的是达到功能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生活的自主独立性。

二、老年康复的目标人群

(一)出现多种潜在病因导致的疾病

(二)不明原因残疾

(三)不明原因新残损

(四)迅速恶化的残损、残疾、残障

(五)照料者难度加大 ,逐渐难以应付

(六)需要长期照料

三、需要康复的疾患

(一)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的康复

(二)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三)老年心脏病的康复

(四)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康复

(五)老年视听感觉器官、括约肌、吞咽等功能康复

四、老年康复的流程

(一)健康宣教

(二)诊断残疾、残障和残损

(三)康复评定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

(四)实施治康复治疗

(五)定期检查和评估预后

(六)家庭康复指导及随访

五、常见老年病的康复

(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康复

1.概述: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2.临床表现

1PD患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偶有20岁左右发病。

2)起病隐袭,缓慢进展,逐渐加剧。

3)主要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

4)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见,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

3.常见症状

.震颤(tremor):常为首发症状,多由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下颌、口唇、舌、及头部通常最后受累。特征表现:静止性震颤、“搓丸样“(pill-rolling)动作,节律为46Hz,安静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令患者一侧肢体运动如握拳和松拳,可引起另一侧肢体出现震颤,有助于早期发现轻微震颤。

5.肌强直(rigidity

1)铅管样强直,屈肌和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的阻力,类似弯 曲软铅管的感觉。

2)齿轮样强直(cogwheel phenomenon),部分患者因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是由于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

3)折刀样强直,锥体束受累时肌强直因部位不同只累及部分肌群(屈肌或伸肌),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在开始时较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呈所谓折刀现象。

四肢、躯干、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曲体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之髋及膝关节均略为弯曲。

老年患者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是由于肌张力增高使关节的血供受阻所致。

6.一些试验有助于发现轻微的肌强直:

1)令患者运动对侧肢体,可使被检肢体肌强直更明显。

2)当患者处于仰卧位,快速将其头下的枕头撤离时,头部常不迅速落下,而是缓慢落下(head droping test)。

3)路标现象:患者双肘置于桌上,使前臂与桌面呈垂直位置,并让其两臂及腕部肌肉尽量放松,正常人此时腕关节与前臂约成90度弯曲,而患者则腕关节或多或少仍保持伸直位置,俨若铁路上竖立的路标。

7.运动迟缓(bradykinesia

1)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并因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而表现一系列特征性运动症状,如起床、翻身、步行、方向变换等运动迟缓。

2)面具脸(masked face):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常双目凝视,瞬目减少。

3)写字过小征(micrographia),书写时字越写越小。

姿势步态异常

8.慌张步态(festination):晚期患者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迈步后即以极小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此与姿势平衡障碍导致的重心不稳有关,在下坡时更为突出。站立时呈屈曲体姿,步态障碍甚为突出。

其他症状

1)(myerson征):反复轻敲眉弓上缘可诱发眨眼不止。

2)脂颜(oily face):自主神经症状 ,皮质腺分泌亢进所致。

3)口、咽、腭肌运动障碍,讲话缓慢,语音低沉单调,流涎,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

4)多汗,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

9.康复治疗原则

促进所有关节的充分活动,预防挛缩;增强姿势的稳定性;帮助病人对慢性残疾进行 心理调整和生活模式的修正

10.康复治疗方法

11.运动疗法

1)面部训练

2)抓紧和深呼吸训练

3)肢体训练:关节运动范围的训练,步行训练等

4)平衡训练:动静态平衡训练

5)协调功能训练:

6)松弛训练:头颈及上肢的旋转运动、胸部与骨盆的旋转运动

12.维持治疗

13.作业疗法:

手的精细活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指导训练、家庭康复指导等

1)器械辅助治疗:

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上肢多关节复合训练系统,REJOYCE上肢功能训练工作站

 

 

 

 

 

 

 

 

 

 

 

 

 

 

 

 

 

 

 

 

14.不良预后

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发病数年内尚能工作,但也有发展致残者。但早期康复的干预,可以很大程度的推迟及改善残损程度。如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在疾病的晚期,由于严重肌强直、全身僵硬终至卧床不起。本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肺炎、骨折等各种并发症。

老年痴呆的康复

1)概述:

痴呆以老年最为常见,年龄越大,其发生率越高。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们晚年健康的一大隐患。老年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它是一种严重的、退行性脑疾患。老年痴呆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和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治疗也比较困难。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康复的早期介入,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2)常见症状

智力衰退,出现思维迟缓、粘滞与僵化,恶性型遗忘,定向障碍、回忆严重受损,计算力减退,理解力减退,判断力差;行为改变:先见幼稚苯拙,常进行无效劳动,其后可有无目的性劳动。晚期均行动不能,卧床不起,两便失禁,生活全无处理能力,形拟植物状态;情感障碍,起初情感可较幼稚,或呈儿童样欣快,情绪易激惹。嗣后表情呆板,情感迟钝;偶可出现局灶症状。如损害新皮质区最早并最多出现的命名性失语,也可有其他形式失语,以及各种失用、失认、失算症,最终认识能力可全部丧失;外貌改变,常显得老态龙钟,行走不稳,不自主摇头,手指震颤及书写困难等。

3)康复评定

按照病情的发展,老年痴呆症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混乱期 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 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目前神经心理学量表用于诊断早期痴呆的任务包括:

1步,确定是否痴呆;

2步,鉴别真假痴呆;

3步,鉴别痴呆类型;

4步,确定痴呆严重程度。

痴呆有关的神经心理检查可以分为认知功能检查量表、日常生活功能检查量表和精神行为症状检查量表等。认知功能检查量表又可以分为3类:筛查测验量表;诊断测验量表;鉴别诊断量表。

4)康复目标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措施,针对病因治疗并延缓临床症状,如认知、精神和行为水平的恶化,以争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5)康复治疗方法

老年性痴呆康复的目的不是回归社会,而是控制症状和延缓发展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持残存功能。康复除运动功能训练外,主要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还有必要的医疗支援、生活环境适应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训练重点在于躯体康复和精神康复。躯体康复要针对病因治疗,消除不利因素;精神康复需要早期进行ADL训练以巩固其原有的良好日常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作业训练,以利于患者的社会交流;强化其认知功能;加强心理支持,多表扬少批评。

6)药物疗法

7)物理疗法

8)运动疗法:进行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和实际运动直至完成比较困难的运动,

ADL训练:老年痴呆患者学习新知识较困难,同时拌有失行,失认,不能进行复杂的运动。因此早期以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明确顺序一项一项的反复进行.并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训练病人自己进餐、穿衣洗刷入厕等自理能力,这些训练可以每天重复几次训练、最好集体带有娱乐性的训练,增加患者的乐趣。

实物定位疗法(ROT) 是一种认知定位技术,通过反复持续对环境定位刺激,使患者重新获得准确定位,广泛用于记忆丧失,时间空间错乱的痴呆患者。可将其分成若干组,每组4,每天进行1 h的不同题目讨论,每周5,1个月。采用ROT可以延缓轻、中型痴呆患者认知缺陷的恶化,提高其存活率。

9)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 痴呆患者除了进行运动疗法扩大活动半径外,对能活动者,可进行作业疗法,促进患者活动功能,通过学习,使ADL达到自立;通过语言治疗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更好的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10)集体认知训练: 有研究报道,对轻、中度痴呆患者进行演戏疗法等集体认知训练可以提高记忆力、稳定情绪、改善睡眠,使夜间徘徊减少。

11)心理疗法: 血管性痴呆患者不仅有运动和语言障碍,还有抑郁、意欲和自发性低下等精神症状,其中最多的是抑郁状态(占脑卒中患者的30% ),采用丙咪嗪、SSRI(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等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镰田等提出,针对痴呆患者的认知行为障碍,进行集体认知功能训练,如演戏、操琴、唱歌、游戏、下棋、打扑克等可以改善不眠、夜间徘徊、焦躁、不安等症状,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对轻-中度痴呆有效。

12)认知功能训练 :针对记忆、倾向性、视空间认知、判断、抽象机能等认知机能障碍,可采用记忆训练、定位训练、语言训练、注意力训练等;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轻度认知障碍有较好疗效,TENS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语言流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自卑和坏脾气得到改善。此外,还必须进行环境调节措施,如根据活动目的制定活动预定表和活动时间表,在房屋内做与工作的时间、地点、场所有关的标记和符号等。

13)器械辅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设备,REJOYCE上肢功能训练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