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儿童康复特色治疗
Spacekraft感统训练
一、视、听觉刺激
(一)灯束靠垫:松软垫子上面覆盖一个塑料装置,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内部纤维制品柔软散布于其上,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体验;150串x3m色彩绚丽的纤维导线和光感效应。
(二)光点爬行隧道:通过爬行隧道体验色彩缤纷的颜色和闪烁的的世界;躺在隧道的地板上可触摸感受闪烁的纤维。提供与音乐共鸣的底部振动,并能根据病人的活动激活灯光进行持续照明及闪烁;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帮助病人恢复本体感觉;听觉、视觉、触觉的多重感官刺激与促进;立方体中心装有可闪烁的红、蓝、绿灯光刺激系统,可有效刺激病人的感官,并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多变的组合模式,适应各种场地需求,可分开使用或组装在一起使用。
(三)互动光点触摸墙:各种颜色的纤维嵌于黑色墙毯中;拥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改变;敏感的开关即使轻微的按压都会引起颜色的改变。
(四)声音记忆游戏:16个小方块,内有不同的发声物体,两两一对,共有八对;每个方块上有透明的盖子可拧开,调换小物件;可锻炼听觉、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
(五)声音控制墙:可进行听觉训练,并可装配在任何多感官训练的房间;按不同颜色的手模型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或不同的效果音乐;可使用自备的光盘,以增加音乐效果。
二、本体感觉
1.摇摆盘:表面光滑的彩色圆盘,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可以蹲或爬在里面自由滚动圆盘,锻炼平衡能力;圆盘顶部边缘拥有四个把手,便于孩子抓握,在训练中提供安全保护;可以两个孩子同时训练,增加趣味性。
2.训练用阶梯:在儿童爬上阶梯的同时,阶梯会因儿童的踩压发出声音;一边为阶梯,一边是光滑的滑梯; 可通过按压按钮选择不同声音;多种组合可发出不同的甚至是滑稽的声音;很大程度上鼓励儿童进行趣味性锻炼。
3.平衡木:可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平衡和协调能力;表面边缘为了防止孩子摔倒而特制;
4.平衡滚轮:可进行平衡能力和滚动训练;即可在环内滚动训练也可在环外趴卧模式下滚动圆环;
5.超大隧道:隧道可自由伸展,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三、嗅觉系统
1.芳香扩散器:一种简易为香料按摩提供的气味扩散器;通过一种舒缓的蒸发方式,创造一种特制环境;
2.香气剂:由特特质的蜜蜡,葡萄籽油,可可油,研制而成;塑料管里储存有六种不同颜色和香精;
四、秋千疗法
吊椅:
儿童摇摆平台:顶部的托盘可以允许患者在一个广泛的活动范围内进行各种姿势的运动;
悬吊网兜:
双边长枕悬吊系统:此装置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双向的运动能力;
1.触觉坐垫:用于促进孩子触觉及平衡能力的发育。两种不同的触觉设计,一面可当坐垫,一面可提供触觉按压的刺激。气垫式原理,促进平衡能力,强化肌肉协调能力。
2.平衡踩踏车:用于训练儿童运动的协调性,增强自信心。
3.交通游戏:用于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及生存能力。
4.充气马:用于运动协调性及动态坐位平衡训练。可完成蹦跳等平衡、协调训练,具有抗爆性。
5.熊猫钻洞滑梯:用于综合训练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提高运动技能。
6.滑板:用于训练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及前庭平衡功能。玩法多样,儿童可俯卧在滑板上,双脚蹬地或双手用力撑地向前滑行等,还可配合大滑板共同使用。
7.旋转板:用于加强前庭平衡的刺激,提高平衡功能。儿童坐在圆盘上,双手抓住把手,使其旋转,刺激前庭发育,提高平衡能力。
8.爬行隧道:用于刺激儿童前庭系统,提高平衡功能及手眼协调能力等。
9.飞行滑道组:用于爬行训练。进行感统训练,刺激前庭系统。
10.悬吊系统组:用于训练儿童的前庭平衡、手眼协调及触觉功能。刺激儿童前庭系统,提高平衡功能及手眼协调能力等。
11.垂直爬网:用于攀爬训练,提高儿童四肢协调功能。
12.攀爬墙梯:用于不同程度感统失调儿童提供多元化及具挑战性的运动觉训练,提高整体运动的协调性。
13.安全跳垫:用于全身协调运动训练。
14.平衡木:用于训练儿童平衡能力。
15.大滚球:用于训练儿童前庭平衡及触觉功能。
16.吊缆插棍:用于训练儿童的前庭平衡、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儿童在摆动过程中拔棍、插棍、颜色对应等,改善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等,加强手眼协调,提高注意力。
五、音乐治疗系统:开放的课件编辑平台,预装自然风光、生活用品、动物认知、数字认识人体器官、FLASH互动小游戏等训练模块,可升级教学内容;
(一)体感音乐床垫:该设备用于儿童音乐治疗,包括健康儿童提高记忆、智商和情商,改善睡眠,促进发育;帮助脑瘫儿、自闭儿、多动儿和有学习、认知、情绪、发育等障碍儿童进行家庭康复。受训者躺卧在床垫上,感受低频单元产生的震动韵律及节拍,通过身体和骨骼传递声音;声音经过听觉区到达大脑的听觉部分,将神经回路打开,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用身体感知音律对自闭症儿童亦有良好的功效;
(二)可视音乐治疗仪:该设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声控动画技术,使用音乐、画面、灯光治疗要素,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通过治疗师与治疗对象的互动,来调节患儿的情绪,起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宣泄等精神作用,进而改变不良行为,促进交流能力的发展。
可视音乐治疗仪,童趣篇把丰富的动画和美妙的音乐结合在一起,采用的视觉素材分为现实图案和虚拟图案两种。现实图案是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虚拟图象是颜色、空间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的线条和图形。听觉素材则是一些自然声和用各种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风格迥异的乐曲。
可视音乐治疗仪的理论基础之一是Sperry的裂脑研究。研究表明左右大脑之间存在优势分化,即左脑优势在于逻辑思维(数学、语言、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右脑优势在于形象思维(形状、颜色、空间、速度、情感、音乐)。具体表现为每个节目中左右两屏幕分别显示现实和虚幻的画面,使人脑处于现实和虚拟的双重刺激状态。左屏幕所显示的现实图象更强调刺激右脑的形象思维。右屏幕所显示的虚幻世界更强调刺激左脑的抽象思维。
可视音乐治疗的第二个理论基础是:不同音色具有不同的波形,对神经刺激亦有不同;经过大脑的分析之后,对不同音色的主观体验也不同。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另一方面,通过声波的物理作用音乐能使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应,如心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和朝气。所以,音乐对于身体上、智力上以及情绪上有困难、有障碍的人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可视音乐治疗仪“作用及疗效:改善感知觉功能;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注意力; 提高记忆能力; 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改善、增强社交及处事技巧; 增强生理功能,进一步改善学习和身体活动技巧。 诱导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减压、排忧解困;
“可视音乐治疗仪“的使用对象 :大脑受伤、慢性疼痛的病人; 语言障碍、听觉障碍; 学习困难、脑性瘫痪、多动症、智力落后; 情绪障碍: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狂躁症。
1.孤独症教学电脑化训练设备---(音乐震动治疗仪):该设备通过振动的方式让患者感受音乐,帮助那些具有多重学习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以及听觉损伤的患者体验声音的魅力,达到刺激感觉器官和缓解焦虑、提高患儿认知水平、促进患儿脑神经重塑的目的。
设备配置技术功能:
(1)孤独症治疗系统:利用安装在治疗器上的扩音器,通过振动的方式让患者感受声乐,帮助那些具有多重学习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以及听觉损伤的患者体验音乐的魅力,达到刺激感觉器官和缓解便秘的目的;将两种不同的声音混合起来,通过振动让患儿感知,可令患儿放松和集中精神;低频的振动可起到按摩的作用;可降低血压和心率,对脑瘫患儿的痉挛、膀胱炎和便秘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音响控制回声系统:可做单个儿童的回声对话治疗,包括全套音响回声系统(话筒、功放、音箱、回音装置等);
(3)投影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人机互动模式,可进行脑瘫患儿的趴卧、行走、踩踏、认知等趣味性康复训练;通过视觉、听觉与设备趣味互动影像相结合,激发儿童训练的主动性,提高患儿认知水平,促进患儿脑神经重塑,最终实现康复;
(4)振动音乐治疗仪:提供与音乐共鸣的底部振动,并能根据病人的活动激活灯光进行持续照明及闪烁;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帮助病人恢复本体感觉,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听觉、视觉、触觉的多重感官刺激与促进;立方体中心装有可闪烁的红、蓝、绿色灯光刺激系统;可分开使用或组装在一起使用;
(5)振动音乐水床:感觉水的触摸的同时有音乐和振动伴随;可让孩子完全放松,缓解痉挛;
(6)豆袋:帮助脑性瘫痪的儿童调节身体姿势,令他们感到舒适及松弛。
2.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系统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系统,是通过让受训者聆听经过调制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听觉统合治疗并不是用一般音响去听音乐,而是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去进行治疗。这种训练方法在国外已经运用多年,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儿童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适应症:学习障碍(读写障碍);情绪障碍;多动症;精神发育迟缓(弱智);5、孤独症(自闭症);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产生诱导信号,高保真无线立体声耳机,舒适地贴近患者的耳朵。音色、旋律、节奏变幻融为一体时,患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被激活,有序和随机的信号交替刺激,起到了唤醒、催进激励或安宁、抚慰、宣泄等生理、心理作用,获得药物和人际交流达不到效果。
3.儿童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训练效果听觉统合训练的功效非常广泛,通常在训练后数周或数月后出现,也有的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每个患儿改善的方面和改善的程度不尽相同,治疗后可能改善的症状如下:
(1)对听觉刺激注意增强;
(2)对言语理解能力增强;
(3)说话的平均长度增加;
(4)说话声音变大;
(5)模仿言语减少;
(6)交流兴趣增加;
(7)目光接触增加;
(8)适当社会行为的增加,接受变化的能力增加;
(9)对他人存在的感知或对他人的容忍增加;
(10)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愿望增加;
(11)倦怠减轻,坐着看别人减少;
(12)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减少;
(13)冲动不安减少;
(14)发脾气减少;
(15)攻击行为减少;
(16)对日常信息记忆增强;
(17)计算能力增强;
(18)不专心减轻;
(19)反应时间缩短;
(20)触觉防御减轻;
(21)独立生活能力增强;
(22)对声音的超敏现象减轻;
三、手眼协调训练板:利用多种视觉刺激、互动游戏等趣味性活动进行手眼协调训练。
设备配置技术功能:
(一)手眼协调训练板:手眼协调训练;用手触摸前侧面板,移动手掌,跟随手的移动,灯光亮起;灯光忽明忽暗,具有视觉效果;触摸面板中间,将出现不断扩大的光圈;触摸2或3点,将出现光圈;灯由左至右亮起,然后反方向亮起,效果类似打乒乓球,产生强大的视觉效应;
(二)手眼协调音乐训练墙:用手按墙壁上或脚踩地垫上不同颜色的方块,方块变亮并配有不同的音乐;至少8种不同的模式由易到难;可让孩子放松并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
(三)手眼协调光笔:手持光笔画任何图形,在屏幕上立刻呈现;可在2米的范围内书写;同步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
四、注意力训练员
(一)适用于脑瘫儿童和青少年轻度至中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GMFCS系统I – IV 级)者进行注意力训练;
(二)脚踏板和膝部处含接触传感器,可根据不同患者要求,个性化设置左右脚踏板角度和前后、左右压力范围以及膝关节活动角度、膝关节压力范围,并可以分别根据上述传感数据控制游戏进行情景互动目标导向性训练;
(三)结合计算机控制认知训练,含情景互动功能,集娱乐训练一体,可有效缓解腿部肌肉痉挛;
(四)至少五款游戏,十五种模式,以有趣的激励模式帮助患者伸展肌肉痉挛和训练腿部肌肉,通过腿部和踝关节的运动控制,实现游戏内容;
(五)马达可提供阻力或助力运动;
(六)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在臀部设置可开关保护装置、胸部设置支撑模块、上肢设置托板模块,可帮助患者安全站立;
(七)脚踏型安全应急停止按钮设计;
(八)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体型进行尺寸调节,可以调节内容包括:支架桌面高度、膝部传感器高度、靠背位置、左右侧支撑位置、胸部支撑位置;
五、沙盘游戏
沙盘治疗能够给孩子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把内心的情绪、需要自然的流露、呈现出来,治疗师帮助表达与修复,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会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治疗师的共情、帮助表达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发展的过程。当这些被呈现于修复之后孩子会有更好的状态、更高的效率来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自身的认知、表达能力也有发展与提高,也能帮助孩子整合个训中所学到的东西。
温尼科特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恢复游戏能力,他的心理困扰就开始走向痊愈了。“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发展他们的游戏功能就成了沙盘治疗一个目标。游戏功能的发展也就意味着认知、沟通能力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社会功能的增强。
沙盘中展现出美妙的心灵花园,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生动意境。通过使用箱子、沙和玩具制作的沙盘作品,可以将人的心象(image)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心象是指由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错时产生的由视觉所捕捉的映象,这样,把无形的心理事实以某种适当的象征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模型、玩具摆心灵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来访者回归到婴儿般的整合状态,这种接触与表达,促进、激活和滋生新生力量,抵制消极力量,并得到保持,促进个体的自我整合(自我成长)。沙盘游戏可使儿童通过自然方式自我表达(这是我们现在最需做的),儿童可以发展智力的、情感的、社会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巧,胜任能力得到提高(智商与情商)。
通过游戏,我们清楚地发现儿童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偏离并得以纠正。游戏对于有情感或行为问题的儿童具有强有力的治疗价值,是儿童时期最为自然的自我治疗过程,可释放紧张和被抑制的情感;在想像中为损失、伤害和失败做出补偿;使行为更具适应性;象征性地显示冲突和理解冲突;建立关系;强烈情绪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