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管理:首先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上报,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一、法定传染病三类39种
1、甲类2种:
⑴鼠疫 ⑵霍乱。
2、乙类26种:
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⑷艾滋病
⑸ HIV、病毒性肝炎 ⑹ 脊髓灰质炎
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⑻ 麻疹
⑼ 流行性出血热 ⑽ 狂犬病
⑾流行性乙型脑炎 ⑿ 登革热
⒀炭疽 ⒁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⒂肺结核 ⒃ 伤寒和副伤寒
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⒅ 百日咳,
⒆白喉 ⒇ 新生儿破伤风
(21)猩红热 (22) 布鲁氏菌病
(23)淋病 (24) 梅毒
(25)钩端螺旋体病 (26) 血吸虫病
(27)疟疾 (28)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3、丙类11种:
(29)流行性感冒
(30) 流行性腮腺炎
(31)风疹 (3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3)麻风病 (34)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35)黑热病 (36) 包虫病
(37)丝虫病 (38) 手足口病
(39)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其它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1、非淋菌性尿道炎 2、尖锐湿疣
3、生殖器疱疹 4、水痘
5、肝吸虫病 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7、羌虫病 8、森林脑炎
9、结核性胸膜炎 10、人感染猪链球菌
11、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12、不明原因肺炎
13、不明原因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5、其它 16、其它疾病
三省市级决定列入管理的其它传染病
省市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它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上一篇: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
下一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