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疟疾防控知识宣传

发布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3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一、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

  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2.疟疾可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派驻非洲、东南亚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

  4.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疟疾确诊后,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7.医务人员对确诊的疟疾病例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给予足量规范的抗疟治疗。

  二、宣传内容

  1.疟疾是什么?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可防可治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类型。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疟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疟疾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仅在南部的云南边境和海南山区有恶性疟流行,在中部的江苏、安微、河南和湖北等省有当地间日疟传播,但在国外的非洲、南美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太平洋岛国等疟疾流行还十分严重,特别是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恶性疟流行还很严重。

  2.疟疾的传染源?

  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其传染源为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具有传染性。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10-20天后起病。

  3.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人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人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人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人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另外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贻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

  4.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

  原因不明的发热是疟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典型的疟疾临床症状包括发冷、寒战、发热(高烧可达39°C以上)、出汗、疲倦、头疼及全身酸疼等,可伴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惊厥等重体症。但也有一些疟疾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有发热伴疲倦、头疼及全身酸疼等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也有发热伴腹泻、便血等类似胃肠道疾病症状和发热伴昏迷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如不及时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5.疟疾如何预防?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6.出国人员疟疾预防提示

  如果您要去国外务工,为了您的健康,我们建议您:

  出国前:向您所属劳务公司了解您所去国家或地区的疟疾流行情况和公司为您预防疟疾所采取的措施;您还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有关疟治知识,必要时自行增加携带部分抗疟药物(可根据您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携带抗疟药请注意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在国外期间: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如使用蚊帐、纱窗纱门,蚊香等;如果您自觉有原因不明发热或感冒样症状请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和治疗。

  回国后:一旦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要想到可能得了疟疾,要立即就诊并告诉医生您何时从国外回来,并要求进行疟原虫检查。如当地医院没有疟疾诊治条件可直接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帮助。

(资料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