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北康科普】老人摔倒后如何处理?
老人摔倒如何处理?
1.自救
老年人摔倒后,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起身,保持沉着冷静,先活动四肢,检查四肢、脊柱是否受伤,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再分别借助腿、背部的力量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避免二次摔倒,过程中尽力呼救。
2.他救
行人在看到老年人摔倒后,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着急搀扶,观察其是否有意识不清及出血的情况。
有出血时先止血包扎;
若意识清楚,要询问其摔倒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无明显严重损伤,可缓慢搀扶其起身;
若发生骨折等其他严重损伤,可陪伴其等待救援,不要转换其姿势,避免发生二次损伤。
如果老人有呕吐物则需立即清理,防止出现窒息;
如出现抽搐,则需在其身下垫软物,防止出现擦伤、撞击伤,在其齿间放硬物,防止出现咬伤。
3.其他
在摔倒时尽可能的扶住身边的固定物体,减缓摔倒时冲击力带来的损伤;在摔倒的时候试着用手、肘撑地,尽可能避免臀部着地造成脊柱、髋部骨折,引起严重后果。即使发生骨折,多数是腕部或肘部,不需要长期卧床,其损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低一些。
防摔十步曲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01.居家环境改造
根据老人习惯在楼梯、过道、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安置扶手;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选用安全稳定的浴凳,并采用坐姿沐浴;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如老人需要使用助行器或者轮椅,则可将门口台阶改造成斜坡。
02. 注意补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
可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得,比如豆制品、奶制品、蔬菜等,在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钙片。
03.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机能
合理安排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并且注意营养的摄入。戒烟戒酒,吸烟喝酒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烟酒除了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外,还可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04. 保持适量运动
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有助于增强老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且骨量不容易流失,减少骨折的发生,太极拳、慢走、快走、游泳、广场舞等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05. 加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肌肉力量的训练
坚持规律的运动训练加强核心力量及下肢的肌肉力量。
踝泵训练(端坐位,勾脚尖)、屈膝、伸膝、提踵(站立时踮脚尖)、蹲起(力量不足时可手扶栏杆)、臀桥,身体状态良好时可做平板支撑、背靠墙半蹲练习,如果力量不足,蹲起可改为从坐位站起,每个动作重复30-50次,每天1-2次。
平衡能力训练
坐位或站立位时躯干做前后左右缓慢转换动作,站立时也可做下肢前后左右的移步训练。如老人有中枢系统疾病,或者多次发生跌倒,则应该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由专业医务人员制定专项训练计划。
06. 合理用药及宣教
医生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当使用能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时,应告知并督促患者使用步行辅助工具,同时尽量减少多重用药。对老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他们对跌倒后果、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认知,尤其跌倒的高危人群。
07. 姿势或者动作的改变要缓慢进行
起床、坐起、走路等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跨门槛或过障碍物时忌急躁。
08. 定期评估
定期的对老人既往病史、躯体功能、心理及其居家、社区环境进行评估。
09. 保证衣着舒适合体,尽量穿舒适跟脚的防滑鞋
10. 必要时需使用助行器或者有照护者随护
衰老也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生理问题,老年人摔倒是一个大话题,在预防跌倒这个事情上,需要多方位共同努力,医疗、家庭、社会等多一些沟通交流,关注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也要做好老年人的健康宣教工作,把关心落到实处。
上一篇: 全国爱耳日 重视耳部保健,预防听力下降